生肖申猴雜談

生肖申猴雜談

在生肖的配屬中,申猴是相匹配的。猴非家畜,與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關係,比不上六畜來的密切。可是,儘管中華各個民族的生肖名單不盡相同,但是也都把猴歸為其中的一員;國內外的生肖名單參錯不一,但是也少不了猴,這也正從一個側面凸顯了猴的魅力。

據有關史料記載,十二生肖早在先秦時期便已出現,最遲在東漢時定型,至唐以後在全國普遍應用,並影響到東亞周邊國家。斗轉星移,送走未羊,迎來申猴,為啥要把猴與申時相對應呢?民間說法不一:其一、猴善伸屈攀登,有伸展之意;其二、申時(15時至17時),日頭偏西,氣候清爽,猴群下山覓食,十分活躍,於是人們就把申時與猴子聯繫在一起,故申時又稱“哺時”。

 

古教書先生有句口頭禪“家有斗米糧,不做猢猻王”古人曾以猢猻王來諷刺奸臣秦檜。據說,秦檜早年家境貧寒,曾做塾師混日子。學生儘是些頑皮搗蛋的孩子,秦檜管束無方,心生煩躁,便寫牢騷詩“若得水田三百畝,這番不做猢猻王”後來秦檜得中進士幾番苦心孤詣地鑽營之後,終於當上了南宋丞相,炙手可熱。他居朝廷高官,反對武裝抗金,一心屈辱議和,正中宋高宗趙構的下懷,後來他被封為申王。消息傳開人們記起當年的那兩句詩,譏笑這個投降派的奸臣“秦檜這回真的做了猢猻王”申屬猴正可謂猢猻王。

按照五行之說,十二支的申和酉屬金,理所當然的,人們稱呼猴的時候,前邊經常冠以金字。孫悟空神通廣大,降妖除魔稱為金猴,正緣於此。

下面讓古易方帶你看一下關於猴的習俗、風俗習慣和趣聞。

其一:

方城石猴屬於民間民俗信仰中的猴圖騰崇拜,南陽一帶多山,盛產彌猴桃,亦多獼猴,當地人有崇猴習俗,視猴為驅邪、納福的神靈,並“猴”、“侯”、“候”諧音而產生“吉祥文化”。“送好石猴”即暗喻“送好時候(好機遇也)”,故民間視方城石猴為吉祥物。方城石猴有學術研究價值,造型高度誇張、變形、生動隨意,手法快捷,色彩以紅、黃、綠為基調,強烈明快、風格獨特,是研究中原民俗文化的活文物。方城石猴民俗文化內涵深厚,地域特點較強,方城石猴原本是硯山鋪村村民的冬閒副業,多在農場“三月三”小頂山廟會上銷售。但改革開放後迅速消失,逐年減少。

其二:

炕頭上的“護娃猴”。我國山西、陝西和內蒙等地區,農家的炕頭上,都有一個用青石雕刻的小石猴(也有炕頭獅),是專門用來拴六七個月剛學會爬行的嬰兒的。母親用一根紅繩子穿過石猴腿部的圓孔,再把紅繩的另一頭攔腰拴住娃娃。據當地人說:猴能保佑娃娃平安,娃子長大以後精明能幹。

其三:

碼頭上的“護航猴”。20世紀70年代以前,三門峽、陝縣一帶古老的渡口碼頭上,在木船靠攏碼頭時繫繩用的木樁上都雕有一隻神采奕奕的猴子,煞有介事地端坐在木樁的頂端,似在東張西望。老艄工解釋說:孫猴子水性好,能潛入東海大鬧龍宮。敬它,可保駕護航,人船平安。

其四:

拴馬樁上的“避瘟猴”。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、甘肅(包括山西)一帶,特別是陝西的渭南地區,村村都有拴馬石樁,許多拴馬樁的頂端都雕有石猴,稱“避馬瘟”(弼馬溫的諧音)。究其原因,恐怕與《西遊記》中,美猴王大鬧天宮,玉皇大帝為安撫孫猴子,封其為“弼馬溫”一職有關,說白了就是養護天馬的小頭目。“弼馬溫”是御封的“官兒”,是老天爺正式任命的,所以儘管孫悟空死不願意,且自動離職,但老百姓總是把齊天大聖與馬聯繫在一起,走進農村,拴馬樁、槽頭邊、農民居室,你都可以找到“公侯之神——避馬瘟”的位置。

其五:

賀壽之神“抱桃猴”。猴子與“桃”似有天生不解之緣。自然界的獼猴天性喜食桃子,神話小說《西遊記》中,就有孫猴子偷吃西王母蟠桃的故事。傳說蟠桃產自天宮,乃王母娘娘親手栽植,每三百年結果一次,數量甚微,食之皆可長生不老,故名“仙桃”。至今,民間為老人賀壽時,仍以桃子作為祝壽象徵。

其六:

白雲觀,在北京西便門外一里,其可追溯到唐朝的歷史讓它顯得古樸幽深。這裡是道教信眾膜拜的聖地,是香客們祈福的場所。“神仙本無蹤,只留石猴在觀中”,來白雲觀的人,誰都不忘去摸一摸那幾隻“著名的”小石猴。都說那是金猴、靈猴、神猴,能消災祛病,保佑人們平安吉祥。還有種說法是“猴”與“侯”同音,摸了它,就可“馬上封侯”等。最早,白雲觀裡有三隻小石猴,隱藏在觀中各個地方,所以有“三猴不見面”之說。如果不是預先知道或有人指點,要想都找到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石猴離地面高不到兩米,走過的人伸手就能摸到,所以每個進觀的人都要在此駐足,伸手去摸幾下,期望能得到猴子身上的仙氣、靈氣,給自己帶來好運。摸的人多了,這個部位的顏色就比周圍深了許多。由於年代久遠,石猴的表情已模糊不清,更沒有李養正先生在《新編北京白雲觀志》中所記的“寧靜深沉”的表情了。時光變遷、歲月流轉,多少渴求幸福的手在這裡撫摸過,又有多少迷茫猶疑的目光在這裡注視過。只是不知,摸過石猴的人是否真的能“知道”、“得道”了。

山門兩側有兩面磚雕的側牆,西面牆的底座,刻著第二隻石猴,大小與山門上那只相差無幾。同樣的,這只石猴也是面相模糊,甚至分不清前後左右,似乎是在用這種“無形”來顯示它歷史的悠遠。關於“摸猴”的來歷,除了民間流傳的種種,還有一說。《新編北京白雲觀志》中,李養正先生提起過,早先白雲觀的高道陳旅清,曾向他這樣解釋摸猴的緣由。他說,道教傚法天地、崇尚自然,“猴”同音為氣候的“候”,所以“摸猴”意在摸(順)著節令氣候變化,遵“道法自然”之理。“理”對了,生活中的一切就會順遂、健康、美滿。這種解釋,頗符合道教的理念。比起“馬上封侯”之說,少了些功利,多幾分恬淡,更契合白雲觀傲然獨立於紛繁俗世中的那份不染纖塵的孤傲

第三隻石猴在白雲觀東側院雷祖殿的石碑上,建於道光十四年,名為“九皇會碑”,是白雲觀道眾為紀念香客功德所立。就在這碑底座的一側,刻著一隻十幾厘米長的猴子。許是年代較近,又不像門口的猴子那麼顯眼,它的形象保留下來略為清晰。石猴一腳跨在一塊石頭之上,兩隻手一隻搭在額頭,另一隻拿一個桃子高舉著,彷彿是要把它拋出,雖然看不見表情,但仔細端詳卻感覺出它的頑皮,讓人一下子想起齊天大聖孫悟空來。這隻猴子很難找到,很多遊客都是一路問著觀中道士尋到這裡的,春節廟會期間,為了保護這塊石碑,就用隔板把它包圍起來,遊客只能隔著板子看一下那隻小猴,更增加了一層神秘氣息。

其七:

祈求功名的“馬上猴”。馬上猴的諧音和吉祥口采是“馬上封侯”。與民間玩具中的“背背猴”(輩輩封侯)都是一個意思。猴與侯諧音。侯者,官也。


十二生肖
星座百科
星座查詢
免費取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