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古代占星術之考究
文/何鼓
二十八宿在黃道與赤道的座標見下頁圖,我們可以看出現今戌宮春分點的位置是在壁宿附近。宋代曾經測定星宿,製成天文圖。當時的春分點是在奎宿三度。黃道十二宮隨著春分點移動的結果,造成歲差的現象。
歲差的形成的由於:地球的轉動猶如陀螺的轉軸晃動,這種旋轉需二萬五千八百年左右環行一周;以圓週三百六十度除以此數,得五十秒。因此春分點在黃道上每年向西移動五十秒,這種現象叫做歲差。《甘石星經》有冬至點(丑宮)在牽牛初度之說。根據歲差來逆推,可知最早二十八宿是制定於紀元前四百年戰國時代。
中國占星術的論命與推運皆以二十八宿為準。《果老星宗》卷三張果與李之問答有如下一例:「先生因取王勃命示之。勃命坐翼。水退朝陽於軫,木作援。又滋培奎壁之次。故其人秀而善屬文。以名立身,以名敗身。金曜鬥。行井木,對照受傷。孛羅一鋒一雙,互爭勝負,惡死無疑,子其待之。
這些恆星二十八宿,大多是暗星,只有角宿是一等亮星。根據近年來占星家的研究,發現對命盤作用最大的是那些亮度最大又接近黃道的恆星。每顆閃亮的恆星就像太陽一樣能自行發光。我們將肉眼能夠看到最亮的十幾顆星叫做一等星。這些亮星發出的光芒,對人的出生命盤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。
除了黃道以外,在北天極附近的三垣也有許多恆星。在紫微垣內的勾陳就是現代的北極星。值得一提的是坊間流行的「紫微斗數」,有貪狼、巨門、祿存、文曲、廉貞、武曲和破軍星。概括根據《中國天文學史》一書考證,這些都是梵文譯音,出自唐僧一行(張遂)譯述的《梵天火羅》。它們其實就是大熊座的天樞、天璇、天權、玉衡、開陽、搖光等北斗七星。根據翻譯的佛典,印度以北斗為鎮將之象,它們的名稱,順次為貪狼星(欲)、巨門星(家)、祿存星(祿)、文典星(文)、廉貞星(正)、武曲星(武)和破軍星(軍)。這些北斗七星與黃道近乎垂直,離黃道十二宮甚遠,因此在占星術中沒有作用。
恆星的作用,大體來說,是增強命盤上行星。舉例來說,命盤上木星若與軒轅十四同度,則益增其輝。土星若大陵五,一生凶災連連。恆星同命盤,人運會暴起暴跌,可使人轉成巨富,亦可使人妻離子散。公卿王侯、販夫走卒之別,就在於命盤的恆星。
中國占星術由於歷代戰亂紛紜,測候失傳,行星的觀測欠準,因此連推運也仰賴二十八宿的度,再摻雜一些神煞的迷信成分,如今幾近失傳。反之,西洋占星術掌握了行星的運動規律,以行星推運,既精準又靈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