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非富不嫁」是商業行為嗎?

「非富不嫁」是商業行為嗎?


  近日,上海一名雙學位靚女公開宣稱:「我想嫁個實力派」,不僅如此,她還同時與5位實力雄厚的行業精英來了次「超級相親」,雖然最後是落花有意、流水無情,但這足以讓眾人心中的五味瓶翻了個底朝天:現在的女孩子怎麼這麼勢利?誰不希望嫁個有錢的老公?我不富裕,難道就娶不到出色的老婆了?她們是不是都衝著我的錢來的?連愛情都可以折算成現金,是不是世風日下?

 
  近日,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出爐了一份最新的青年擇偶標準報告,該報告追蹤了25年以來青年擇偶標準的變化,現在很多引發紛爭的現象在其中都找到了答案。

  「非富不嫁」是商業行為嗎?

  靚女Chris是80年代生人,從小學習畫畫和芭蕾,目前正是青春年華,而且還有雙學位且守身如玉,這些似乎都成了擇偶加分點,「富有才有安全感」、欲找「百萬資產、有事業基礎的成功男人」等直白語言令人印象深刻。為了顯示自己「出得廳堂、下得廚房」,她還在「超級相親」中特地拿出剛剛照著菜譜製作的小菜,供5位「鑽石」品嚐。媒體對她評價:無關其他,光是這份過人的勇氣與膽識,已足以傲視群芳。

  -調查:Chris們不在少數「跟你說,到我們這裡碰運氣的姑娘可不少,」上海一家高級俱樂部的董事對記者說,「我們這裡是商業人士聚集的地方,身價都在百萬左右。這兩年,我們經常接到要求幫忙介紹成功男士做老公的電話,我們再三解釋這裡不是婚介所,但有些女孩甚至要交入會費與我們的會員見面---那些女孩都是小白領,畢業沒多久,薪水在3000到5000元。」

  記者以徵婚者的身份咨詢了滬上一些婚姻中介,一家婚介所的工作人員聽了記者的條件後表示:「我們這裡經濟條件好一點的人選是有的,不過,你這條件也算不上好的,我們這裡還有在讀的女碩士,人家月收入6000元,有房有車。」「競爭很激烈了?」記者問。「是啊。」

  點評:婚姻也是計算成本

 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是這份報告的作者,在他看來,「非富不嫁」是很正常的現象---據調查,1994年以來,徵婚者對於經濟收入的價值評價顯著提升,在學歷、身高、家庭背景等要素重要性變化中,經濟收入成為唯一呈正增長態勢的要素。

  在徵婚者意識裡,經濟收入狀況已經成為衡量自己身價的重要尺度之一,徵婚男性自介經濟收入的比例高於女性,徵婚女性對應徵男性的經濟收入要求較高,而徵婚男性對應徵女性的經濟收入要求較低。這表明經濟收入狀況之於男性的重要性高於女性。

  在一項白領女性的調查中顯示,當代白領女性「最喜歡的意中人」的職業為「商界人士」(31.9%)和「科技人士」(16.8%),「律師」職業也比較受白領女性喜歡,排名第三。「教師」、「個體戶」、「軍人」較受冷落,而「藍領」則更是榜上無名。女性在考慮婚姻問題時更加務實,對於選擇患難與共還是直奔有房有車的舒適生活,顯然前者的「成本」比較大。

  90年代中期青年的擇偶心理中就明顯具有自我衝突的矛盾性:即一方面想追求浪漫的婚戀生活;另一方面是追求較高的物質需求。但實際取向明顯佔上風,並且有日益強化之勢。有些青年乾脆在徵婚啟事上直言不諱寫明以能帶自己出國為條件等,似乎擇偶成了出國獲得綠卡和追求物質享受的手段。

  不以貌取人有錯嗎?

  上海曾有過千萬富翁一擲百萬徵婚的事件,主角是位北方來滬的成功男士。此人身材中等,相貌一般,脾氣暴躁,離異有一子,但他對徵婚對象的要求卻非同尋常:除了要求外貌嬌好外,還要求對方沒有感情經歷並且是「處女」。即便是這樣的「不平等條約」,還是有眾多佳麗踴躍報名。

  陸先生由河南來滬,面龐黝黑且眼睛頗小。在前些時候「上海第一人造美男」的選拔賽上,他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:「我長得不好看,就因為這,我女朋友吹了。我想整得好看些,讓女朋友回心轉意。」

  點評:外貌可以被有條件放棄

  從資料來看,那位千萬富翁和陸先生在身高、長相方面應該是不分伯仲,陸先生在年齡上則更具優勢,但「待遇」怎麼就差得那麼大呢?如果是因為經濟條件差異所致,但如果整天要和一個脾氣粗暴、長相普通的中年男性相對,應徵佳麗們哪來那麼大的動力和決心?

  調查顯示,1994年相對於1987年,徵婚女性對應徵男性的年齡要求從100%降到82%;徵婚男性對於應徵女性年齡要求從83%降到53%。

  1990-1996年間,對女性有容貌要求的男性占60%,這一階段的趨勢是男性越來越重視容貌。最新調查顯示,女性對男性的容貌要求已經遠遠落後於對經濟條件、人品、學歷方面的要求,而男性對女性的要求依次為人品、身高、容貌,在身高方面,以1.60米為底限。

  鑒於近年年輕女性對男性經濟條件上的重視程度加深,不僅是長相、身高等外貌條件可以被有條件地放棄,年齡、學歷等擇偶要素上也出現了妥協。而女性的長相、身高、年齡則成了加重身價的砝碼,由於這些優勢因素「保鮮期」有限,也就會出現有些女孩大學剛畢業就直奔婚介所尋覓成功男士的現象。

  道德品質不重要了嗎?

  記者在採訪一位「太太俱樂部」成員時,聽到她很有感觸地描述自己丈夫的優點:「我先生年收入幾百萬,最讓我滿意的是他人品好---他從來不在外面亂玩,我生病了就照顧我,對我父母都很好。」

  這位太太的自豪感來自與別的成員的比較:「我們這裡的太太都羨慕我的,有一個太太從來不在她先生面前說動聽的話,她先生說她最愛的是她自己、她父母和他們的貓。這位太太也不是真不愛她先生,是因為她先生外面有點『情況』,這種人品的男人只該有這待遇。」

  點評:有錢還要有保障

 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,成功成為「太太」以後,保護這份來之不易的「商業成果」是必要的,尤其是有條件地放棄了情趣、學歷、家庭背景、婚姻情況等擇偶要素後,唯一較有保障性的就是道德品質。

  根據調查,25年來對於道德品質的要求一直在擇偶條件中名列前茅:在1990年的調查中,有69%的人在自我介紹中提到了道德品質(居第六位),1996年是74.1%。通常男性使用的詞彙為「正派寬厚」、「誠實開朗」、「德才兼備」,女性則為「善良溫柔」、「善解人意」、「會體貼人」等等。與道德品質密切相關的是修養與氣質,尤其是女性更為重視它,有37.8%的女性說明自己有良好的修養和不俗的氣質,而提到修養氣質的男性非常少。

  在1990年的調查中,對配偶提出的要求中,頭等重要的是道德品質,有79.5%的人提到對方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。1996年有76.3%的人提到它(居第二位)。樣本中提到對方道德品質的男性占83.2%,女性占75.8%。男性一般要求對方「溫柔」、「善良」、「善解人意」、「能持家」,女性一般要求對方「誠實」、「正派」、「開朗豁達」。

  今年的新人調查顯示,男方看中對方的要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為:道德品質、志趣是否相投、性格,分別有76%、38.7%、和37.3%。女方看中對方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為:道德品質(74.7%)、志趣是否相投(36%)、性格(36%)。

  近日,調查者統計了北京多家報紙的100條徵婚消息,其中男女各一半,結果表明:不管是男是女,擇偶標準人品列第一---50條女人所登的徵婚消息中,要求男方人品好的佔了45條。

  女追男是反常現象嗎?

  在八十年代的電影裡,最經典的愛情鏡頭是女在前跑、男在後追,可惜這種浪漫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是「怎一個傻字了得」,現在流行的是「粉紅女郎」中的「結婚狂」,沒有人會鄙視她翻入心儀男子家中為其做飯兼「討個愛情說法」。記者曾遇見一個貌似林志穎的男士,他很得意地告訴記者「被女孩子追得喘不過氣來」,甚至有女孩得知他有女朋友後仍表示:「只要沒結婚,大家機會都是平等的。」

  點評:「閃亮登場」才有機會

  根據調查顯示,90年代後期的城市青年,尤其是女孩,巳拋棄了「待字閨中」等待白馬王子來追求自己的傳統觀念。她們中越來越多人懂得如果放棄自己看中的,機會將難得。所以女孩主動追男孩的現象越來越普遍。讓別人瞭解自己是現代青年一種重要的能力,況且通過「閃亮登場」可以擴大自己的交際圈,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伴侶。

  不能不提的是,現在的女孩都為獨生子女,父母沒有給她們灌輸強烈的「男女有別」的觀念,女孩一樣被灌輸著社會競爭要靠自己努力的觀念。現代社會對女性的尊重越來越明顯,年輕女孩普遍具有進攻性,以往不常發生的「倒追」現象就顯得很正常了。

  「鑽石」為什麼不結婚?

  現在的男女「鑽石」越來越多了,他們很多人對婚姻表現懼怕,將自己的私生活「躲著過」---近日,有媒體研究過到哪裡才能找到這些「鑽石」,結果發現這類人士不夠小資、基本不會盛裝出現在娛樂場所;他們中10個有8個廚藝精湛,如沒有必須請的客戶,他們全都寧可在家吃飯;他們也不夠果敢,對閱歷複雜、實力不強的人退避三舍。

  從這份調查來看,「鑽石」不要結婚的理由實在是很多:既然現在的青年把道德品質、志趣相投、性格因素當做是擇偶的基本要素,而他們又明白務實主義又在廣泛蔓延,人家很可能是直奔著物質條件來的,謹慎當然是必須的態度。結婚相當於把家產分一半給別人,對「鑽石」來說,婚姻的風險實在是太高了。

  愛情到底算什麼?

  這個世界畢竟富人少、平凡的人多,有關部門預測,將來中國會有6000萬的適齡男性婚姻有困難,而女性擇偶的「硬件」標準在節節升高,那麼愛情到底在婚姻中是什麼地位了?

  90年代中期:感情至上是主導

  調查中發現,在90年代中期徵婚的青年中,注重感情的青年占46.3%;注重素質的青年占23.6%;注重容貌的青年占3.5%;注重金錢的占1.4%;注重門當戶對的占3.2%。由這些數據可見,近一半的青年人把感情好壞作為自己的擇偶標準。與其它擇偶標準比起來,注重感情佔第一位。

  然而,在現實生活中的青年又不會只追求浪漫的愛情,這個時代的青年人仍十分注重實際的考慮,對個人條件有了新的要求,如許多徵婚者還對配偶的職業工種、性格等作了詳細要求。

  90年代後期:多次戀愛很正常1998年,上海一項調查現示,儘管多數青年對「從一而終,白頭偕老」的觀念仍持贊成或認同的態度,有67.5%被調查者對「多一次結婚就多一份愛的享受」觀念明確表示反對,但對戀愛的態度卻未必如此「專一」。

  調查發現,有43.8%的青年已有2到4次的戀愛經歷,有5次以上戀愛經歷者達52.3%。另一組數據也頗說明問題,在對「您的笫一次性愛經歷」所作的回答中,17.6%的人承認自己是在戀愛時期,甚至是非真正的戀愛對象。只有22%的青年人認為,「為了愛情,可以放棄一切」,而有43%的青年卻不再認為愛情是「至高無上」。

  目前:更關注日常生活

  調查數據說明,現在的青年中,男方依然比較看重對方的外貌,而女方對男方受教育程度更加重視。

  青年開始把目光從天空收回而投向腳下的現實生活,對生活精神意義的關注轉向對日常生活幸福的追求與滿足,我愛的人不是我的結婚對像---這個觀點已被接納。
 
 


星座故事
星座百科
星座查詢
免費取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