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羅、計改訂」的歷史淵源

「羅、計改訂」的歷史淵源



新浪星座
    
      文/王中和
    
     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,稱為「黃道」,而月球繞行地球的軌道,稱為「白道」,「黃道」和「白道」理論上是天球的兩個大圓,而兩個圓的關係基本上不是相切於一點就是相交於二點,正好「黃道」和「白道」是相交於二點,在北邊的這一點稱為「月北交」,在南邊的這一點稱為「月南交」,英文叫「moon's north node」和「moon's south node」。在中國則稱之為「羅侯」和「計都」。
    
      到底「月北交」系羅侯抑或「月南交」為「羅侯」。這個問題爭論已久,在清朝以前是以「月北交」為「計都」,而以「月南交」稱「羅侯」,在果老星宗書後的「鄭氏星案」,因列有八字及天宮圖,鄙人全數覆算查出,該星案皆在西元1312至1376年之間,皆是以「月北交」為計都,「月南交」為羅侯,與現在市面上的星歷表有異,但在清初採用西洋傳教士看法,將羅計兩余改訂,以「月北交」為羅侯,「月南交」為計都,也就是現下市面上的星歷表所記載。清初欽天監楊光先著「不得已」一書,反對羅計兩余改訂,對此事有嚴厲的批評。
    
      至於西洋傳教士改訂羅計兩余的原因,鄙人猜測是西洋傳教士接受了印度占星派別的看法,因為在印度是以「月北交」為羅侯,「月南交」為計都,因此西洋傳教士認為是中國人「不小心」弄錯了,故「好心」予以更正,但不察在中國七政四余中羅侯為火余,計都為土余,而印度占星術中的rahu其性質為土,ketu其性質屬火,基於此一五行性質,鄙人認為西洋傳教士是只和其一,不知其二。改訂後名稱雖與印度一致,但五行屬性卻又不一致了。
    
      在港台老一輩的占星家如吳師青、汪容駿等,都知道這個問題,因此在他們的著作中羅侯和計都都是依循古法,與現今市面上的星歷表羅計穎倒,鄙人認為古法有理,故亦照用,倒不是說台泫市面上的星歷表傳抄得連羅侯和計都都顛倒了。目前在台灣也只是鄙人堅持古法,因新一代的占星家很少知道這段「羅計改訂」的插曲,鄙人因對天文學史有興趣,知道有這麼一段小故事,提出來以供大家參考。
    
     本作品版權歸新浪網與文章作者共同擁有。如需轉載,請與新浪網聯繫。
    

星座分析
星座百科
星座查詢
免費取名